
"在基因學中,對於不同族群間的混血是贊成的,因為這樣有利於人類的品質的優化,混血有可能在單體中得到更多的抗病基因,但是也有可能得到更多的致病基因,不過,在淘汰過程中會讓人類基因富集更多的優良基因,所以對人類是有利的。"雖然人類種族混血基因的假說眾多,也尚待更多的實驗去證實,不過,基本上,異族混血對人類發展是有益的。而世界上最著名的混血兒當推球王"老虎.伍茲",伍茲的遺傳基因中,由黑人、白人、美國印地安、亞洲四類人種組成。伍茲的成就是受世人敬佩與欣羨的,誰又在意他有幾分之幾的白人/黑人/印地安人/泰國人的血源?

前陣子(2006年),某立委發表"越娘遺毒說",引發一連串紛擾,
既然,台灣現今男女擇偶婚配的對象早就不同以往單純,
使得外籍配偶的嫁娶已然成為趨勢,
這些政治人物又怎麼忍心於此時落井下石,
讓外籍配偶的處境更形困窘?
更使得台灣未來的主人翁蒙受歧視的遭遇……
政治的口水紛擾,小弟不想作任何評論,
台灣本來就是個移民的島嶼,
原住民住了幾萬年,近四百年平埔族與後來的少量漢人(閩、客)混居通婚,
日本人,外省族群跟現在的東南亞配偶,
一代代的族群融合,給台灣帶來多采多姿的社會風貌與文化積累。
過去如此,
未來的台灣新子,也會是如此。
■ 完整相簿:台灣新子 完整相簿
■ 相關文章:了解南洋台灣姊妹會go! / 支持南洋台灣姊妹會捐款資訊
■ 參考資料:你我都是原住民
類別: Nikon D200, 台灣
"今年(2006)水蜜桃生長期間,因為山上常打雷下雨,所以,一部份水蜜桃沒長好,收成不算好。"這是近一兩年我在新竹後山地區新光、鎮西堡部落向泰雅朋友們打探六月底收成心得的結論,看著那些沒長好的水蜜桃也只能勉強採下收集製成水蜜桃酒、蜜餞一類的副產品,神情顯得無奈。
這幾年,新光(smangus)、鎮西堡(cinsbu)部落的泰雅族人們致力於水蜜桃種植產銷,並透過國際交流學習的機會,成功將隧道種植的方式引進到台灣新竹後山的水蜜桃果園來,隧道種植的好處是果樹會隨著支柱生長,族人可以直接將車開進果園,控制每棵果樹的生長養分,更方便於水蜜桃的套袋、採收作業,再者,近年興盛的觀光農業也得以從隧道種植的方式實現,試著想像在春暖花開的時節,桃花開滿隧道的景況,有幸置身在桃花隧道內,仰頭皆是漫天桃花盛開,風起時落英繽紛、美不勝收。每年桃花季(3月下旬-4月上旬)的活動除了賞桃花、喝水蜜桃酒以外,還有山上小朋友的歌唱與舞蹈的表演,為桃花季活動增添了活力與希望,尤其有一位老師全程背負著來自對面山頭司馬庫斯部落行動不便的小妹妹參與活動,在炎熱的天氣下,看他額頭狂冒著汗珠,口中卻直說"不累,不累",這樣的互動相處在與會人士的心頭注入了一陣陣的暖流。
原住民雖然在台灣漢族大社會下總是處於弱勢,可是他們非但沒有因此氣餒、灰心與怨懟種種不平等,仍舊本著虛懷感恩的心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協助與指教,要是您有機會來到新竹後山作客,離開時別忘記一句"M'hawaysu balai(泰雅族語:誠心感謝您)"謝謝山上朋友的款待喔!
■ 完整相簿:戀戀桃花緣2006
■ 相關文章:飛鼠是愛小米的-01序 / 02織布的老奶奶 / 03文面yaki(老奶奶) / 04我的家裏,有門、有媽媽
■ 參考資料:馬告文化 / 鎮西堡馬告小組 / 鎮西堡部落介紹
/ 鎮西堡部落旅遊行程規劃
類別: Nikon D200, 尖石鄉, 想念部落
(布魯克林橋夜景--*超大圖連結*)
感謝各位朋友一直以來對JH2的支持
近日因JH2雙雙從紐約返回故鄉台灣
而暫緩發文的時程,造成困擾還請見諒
相信JH2在經歷一連串接風與吃小吃跟迎媽祖行程後
將會儘速回神讓JH2發文正常
以餉諸位讀者
JH2/josefhsu,Jiahue 敬告
3D視覺化的網頁搜尋瀏覽已經不稀奇,目前比較知名的3d瀏覽器諸如spacetime
、Browse3d,乃至最近期AT&T的Pogo,多是應用cover flow的技術提供瀏覽者一種新的視覺體驗。但是除了又酷又炫的視覺效果之外,是否提升了資料搜尋的便利性?亦或降低了瀏覽器的實用性?對我而言答案是肯定是後者;畢竟在一般人的使用上,網頁的瀏覽或搜尋還是以文字內容為重,這些動態的視覺呈現讓網頁的外觀反客為主,一些花俏的變形甚至扭曲了頁面的內容,讓文字辨識反而不易。不過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3d搜尋引擎-searchme-在實用性上著實有了一些進步。
searchme最貼心的功能是:一鍵入關鍵字即將搜尋結果做好分類;例如鍵入[apple],還不用按下search,馬上就跳出一排可愛的圖示分類選項:software、computer hardware、office supplies...... 等等;如果我想找的是食譜,我就可以直接選cooking這個類別,不需要從一堆電腦相關網頁裡大海撈針。


這樣的分類功能對於網頁視覺化搜尋有很大的幫助,當網頁以一個小小圖像來代表整體內容時,被搜尋到的頁面一張一張掃過眼前,常讓人眼花繚亂也分散了對文字的注意力;searchme對搜尋結果的預先分類,可以濾除不相干的網頁,讓瀏覽者更有效精確的搜尋。除此之外,searchme將搜尋到的頁面中所有關鍵字都用黃色highlight起來,滑鼠移到網頁截圖下方時會出現此網頁的相關說明,也可以同時在下方呈現如同一般搜尋器的文字搜尋結果。


在新一代視覺化瀏覽器與搜尋引擎不斷美化介面加強實用性的同時,除了提供瀏覽者更多的選擇與更新奇舒適的體驗外,我彷彿也嗅到一些小小的利多。視覺化呈現意味著對網頁外觀的重視,當網頁想從眾多小圖中脫穎而出吸引搜尋者點選的欲望,網頁設計就更顯重要;而花俏又難學的actionscript又顯得不切實際,因為再華麗的flash頁面也無法被直接搜尋到。所以嚕,對於像我這樣不精通actionscript的網頁設計師而言,這難道不是利多? XD
目前searchmebeta版開放名額不需審核即可申請使用,雖然只支援英文網頁的搜尋,但美觀與實用兼具的介面值得大家來體驗一下。
■ 相關文章:[網頁特效小偏方] Lightbox圖片展示 (替代方案) / [lightroom教學03]用lightroom許自己一個專屬相簿
■ 延伸閱讀:SearchMe Launches New Search Engine With Heavy Backing From Sequoia
類別: 網頁設計與製作
猶記得去年2007農曆過年時正好到紐約拜訪,特地從法拉盛(皇后區)搭小包車前往中國城(曼哈頓)拍攝新年遊行,途經woodside的一個墓園,當車子隨著高架橋的高度上升,眼前映入十分魔幻的景緻,數不清的墓碑層層疊疊與不遠處的曼哈頓高樓大廈竟混合在一起,不過由於天氣普通當時並沒有馬上取出相機來拍,心也想著"沒關係,總有一天還會再來的。"只是,後來也沒有空去找出墓園的確切位置,只知道大概方位而已,就這樣我在離開紐約前,仍舊無緣造訪這個魔幻之地,回到台灣後,對當時的視覺震撼仍舊念念不忘,唉,真是有一念之差的遺憾……。
去年底再次來到紐約,又重新燃起到這魔幻地拍照的烈火雄心,透過Google Maps衛星畫面的幫助,終於確認了墓園的位置與名稱叫做Calvary Catholic Cemetery,距離我住的地方不會太遠,搭7號地鐵再轉B24號公車就到啦,想到懸盪心底多時的魔幻畫面即將被我收進作品之中,心頭不禁雀躍萬分……。
而當我透過Google Maps瀏覽紐約皇后區上空時,會發現四處佈滿著綠地,仔細看其實都是一座座的墓園,為什麼皇后區有這麼多墓園?這也是我很好奇的部份,因此順便了解一下這區域的都市發展史。
Woodside,
Queens, New York
4902 Laurel Hill Blvd.
Woodside, NY 11377
(718) 786-8000
北緯/40° 43' 58"
西經/73° 55' 56"
Calvary公墓建設於1846年,是美國境內最大與最古老的墓園之一。話說19世紀中葉前的紐約,隨著都市發展蓬勃,人口移入爆增,過去沿著各大教堂週邊發展出來的墓地區域已經與都市發展產生衝突,再加上連續幾次霍亂導致各處墓園空間供不應求,墓園出走曼哈頓早是勢在必行的政策了。1832年與1849年曼哈頓區域發生兩次大規模飲用水造成霍亂疫情,很多人懷疑跟過去將霍亂屍體葬於曼哈頓地底與地下水相混合有關,於是1852年紐約市通過禁止在曼哈頓墓葬(也就是說你現在在曼哈頓看到的墳墓都至少有150年以上了),而在同時,紐約州議會通過農村公墓法令授權給非營利公司經營墓園,於是著名的聖派翠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就買下Calvary公墓現址,並將舊墓遷移到此處重新安葬。在1852年,每天平均有50人被葬在Calvary,而且過半數都是7歲以下的愛爾蘭窮人家的孩子,一直到1990年初統計,前後葬在此處共有近300萬人之譜。

比對到現今的紐約,一個世界金融與藝術的中心,有多少能人志士在這裡含辛茹苦的努力著,只為求有發光發熱發財的一天,然而,殘酷現實就像眼前的這一幕景緻,在少數人取得了大多數的榮光鎂光,萬千繁華的背後,又有多少人是含恨離去呢?
■ 完整相簿:Calvary Cemetery探路 | 淺色Calvary Cemetery
■ 相關文章:自由女神與"到此一游"的文化污染 / 美麗家園-森林小丘(Forest Hills)
■ 延伸閱讀:Calvary Cemetery, Queens / The Cemetery Belt: Why does Queens have so many cemeteries?
類別: Nikon D200, 中時嚴選, 大蘋果的滋味(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