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展覽可以是感官的與啟發的經驗,它也可以是無聊的、疲憊的苦役。它充滿著文字、物件,使人離開時是累壞的、遲鈍的。更有人會說是強勢主流文化對劣勢文化閱聽人的思想傾倒洗腦,不過,透過將展覽內容的解構與重組吸收,其實,對弱勢文化的閱聽人仍舊可以得到不錯的收穫。

對於博物館的悖論批判,學術界早已是行之有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善用google搜尋一下,不過,今天我們不談博物館批判,而是要從一個攝影與設計閱聽者的角度去看博物館展覽,特別是紐約的博物館。

一、真跡就是真跡!
還記得在電影院第一次見到侏儸紀公園的恐龍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眼前的讚嘆嗎?來到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NH的史前生物化石展館,看到暴龍、雷龍與迅猛龍的化石一樣會讓你有相同的哇哇讚嘆,過去在書上讀過的三角龍、球狳龍、劍齒虎、猛瑪象跟恐鳥也一一展現在眼前,對於喜歡古生物學的人來說,AMNH絕對是座寶庫。

AMNH的館藏






喜愛現代藝術的人,一生之中絕對是要到MoMA(Museum of Modern Art)來朝拜一下的啦,MoMA幾乎搜藏了現代藝術與設計所有具備代表性的作品,對現代藝術特別鍾愛的我來說,每個展廳都是感動,比如:影響現代主義設計深遠的蘇聯絕對主義(Suprematism)大師馬勒維奇Kasimir Malevich作品《黑方塊與紅方塊》跟蘇聯構成派(Constructivism)大師李西茲基El Lissitzky的《兩個正方形》系列作品;印象派大師莫內晚年名作睡蓮《Water Lilies》的尺寸竟然有200x425公分的巨大;而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名作持續的記憶《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雖是油畫作品卻只有24.1x33公分近似A4尺寸的大小,原來當年達利是幫雜誌出版所繪製的作品。

MoMA的館藏




說到博物館那就不能不提世界三大博物之一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最著名的是它有著龐大數量的埃及古文物跟一座當初埃及丹德區域發生大洪水時所拯救出來的丹德神廟(Temple of Dendur),而我也見識到了所謂埃及藍(Egyptian Blue,成份:鈣銅矽酸鹽CaCuSi4O10)在歷經千百年風塵後,仍舊如此的光彩奪目;另外館藏中古世紀武士裝(包含日本武士)與武器也是Metropolitan的一大特色,琳瑯滿目的寶貝有300多萬件,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Metropolitan的館藏


埃及藍實物




二、破除歷史上的疑慮
最近在攝影圈引起極大迴響的事件就是,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簡稱ICP)歷經數十年的打探,終於從墨西哥外交官手上找回當年讓Robert.Capa一戰成名的共和國衛兵之死《Falling Soldier》一系列的膠卷,也一雪數十年來被史學家與藝評家質疑攻訐的恥辱,即使,在數年前已經找到當初發生戰事的地點與村民,證實了當初"膿包"戰士之死(當天只有他死而已>"<)。不過,透過ICP 2007下半年的主展"This is War!"將Capa當初因緊急撤出巴黎而遺落數十年的照片公開在世人面前,也算是吐了一大口怨氣;而2007上半年主展了攝影之神 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早期作品集合scrapbook,揭露了在後世推崇他專擅的50mm焦距鏡頭之外的視野,以及與超現實主義跟現代藝術的相遇,內容之精彩相較於戰後的作品,只能說有過之而無不及阿。若要說HCB的影像是所謂"決定瞬間"的報導攝影,可能有更多人會認為更像是超現實主義的作品才是。

在史前考古學興起的初期,有幾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考古學者,"暴龍是如何站立?"、"迅猛龍只是腐食動物?",最後透過大量化石出土而糾正了暴龍是倚靠尾巴著地才能站立的錯誤,而在一組化石骸骨上的爪痕可以判定,此恐龍生前遭受迅猛龍的獵補攻擊而死亡。

三、繼往開來
記得有一次因任務需要得在故宮內拍攝參觀活動,雖然,我身上已經穿戴"可攝影"的螢光橘色識別背心,可是只要拍攝角度偏向寶物,一定就會有故宮人員上前關切,深怕我剽竊這些寶物似的。可是,在紐約,比較大規模的博物館,幾乎都是不限制攝影的,即使,有人連閃光燈都開著拍,頂多也是被"No flashing, please."唸一下而已,只要不妨礙別人參觀,都是不大會被干預。

對於學生來說,念再多的書都比不上自己親身到博物館觀察實體的寶物跟作品來得珍貴,這種第一手資訊的吸收與建立,絕對要比閱讀相關出版品(第二手資訊)要來得踏實與產生更多的啟發。在紐約博物館中,常會有學生帶著畫具畫架直接在名作前臨摹,也有服裝設計的學生,聚集在中古世紀騎士戰袍前寫生與攝影,作為創新設計的素材參考來源。大都會博物館的丹德神廟(埃及館)、蘇州庭園(中國館)、神道教擺設(日本館)以及各館特有的建築特色,讓建築設計者,尚且不用遠赴世界各地考察就可以蒐羅到豐富的資料。

唐太宗曾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綜觀歷史發展,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所有的事情都是週期性在重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由簡到繁由繁至簡,透過對史物史料的了解,就可以掌握未來的趨勢發展,之於對潮流脈動有著相當程度需求的設計與影像工作者來說,博物館絕對是個相當重要的寶庫。一個好的博物館是努力把館藏與知識向外傳遞,而一個自私的將寶物深鎖在禁宮之中的博物館,對這個國家人民與未來發展來說,將會是最大的損失與悲哀。



■ 完整相簿:美國歷史博物館藏AMNH / MoMA館藏 / 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館藏
■ 相關文章:自由女神與"到此一游"的文化污染 / 高譚式的魔幻景緻-calvary公墓
■ 延伸閱讀:埃及藍介紹 / 批判的博物館教育學與展示新方向----概念上的第一* / 展示批判的形式論與實質論

0 回應: